当前位置: 首页 >> 老谢白话:自主品牌下滑的底线在哪儿?
老谢白话:自主品牌下滑的底线在哪儿?
2014/8/18 17:33:09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一路领跌,从2010年的33.8%跌到2013年的29.9%7月自主品牌乘用乘用车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下跌,其份额分别下滑至34.6%17.7%,不仅是11个月来的持续走低,而且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首度跌破了20%
更令人莫名惊诧的是:竟没有专业、权威的相关机构预测自主品牌车的市场占有率还会下行至怎样的区间,也没有专家学者预估自主品牌轿车份额下探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即何时、何地、为何,为谁领跌至谷底,怎样才可能触底反弹?这个“4W+1H”的新闻定义式的民族产业兴衰问题,我把它借喻为自主品牌在生死存亡之秋的“哈姆雷特”自我救赎定律……
从全球市场的常态高度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汽车产业的产能属于绝对过剩,汽车消费市场低迷徘徊,跨国车企的董事会和大小股东们都对亚太地区的中国、印度等区域市场有着高度预期,尤其是跨国车企纷纷调整销售战略,一方面高举高打豪车、SUV等高端小众化市场,同时把大众化的入门级轿车细分市场作为逐利的又一新方向,下探的价格直接压缩了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
从中国区域市场的新常态角度讲,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流动性不足与经济下行压力,使得国民汽车消费大环境的景气指数“滞涨”,汽车产能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就是非市场化的行政因素资源配置正在形成“栓塞”,比如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为了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中“寻租”新的GDP增长点,不惜与各地车企进行扩容的土地交易,间接驱动了一轮又一轮非理性的资源配置,直接导致了中国汽车市场和产能像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一样恶性泡沫翻滚膨胀……
非市场化的行政因素资源配置一方面对车企肆意“开放”,而另一方面却出于懒政的思维定势恣意收紧民生需求,采取限购限行的非常态行政作为、企图降低城市市政管理压力,力保主观的市容观感度、从而“淡忘”了以人为本、为人民(的出行)服务的平常心……正因为如此,一二线中心城市一步到位的超前消费心态直接影响到四五线城镇居民虚荣攀比的汽车消费投机心态,促使其放弃渐进、理性的汽车消费而效仿中心城市,这就直接导致自主品牌轿车在经济型、入门级的细分市场的萎缩!自主品牌受到合资车企价位下沉,地方限购限行,准车主超前消费等三重压力,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究其底里,这些都是自主品牌下坠的外因,而真正的溃缩内因才是自主品牌一路下滑的“推手”!
如果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的生态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恐怕没人否定,且不说民营经济体,混合经济体在中国汽车产业上、中、下游的恶劣环境,尤其是非市场化的行政因素资源配置的困扰,姑且就说个“三句半”,就足以揭示自主品牌屡败屡战的内在动因——平台技术含量低、开发研究投入少,技术贮备能力弱、啥都弱爆了!
自主品牌的中端自有品牌“观致”叫好不叫座——消费者围“观”而不“致”、广汽传祺新车每辆亏损1万多元的出血价、陆风还在照葫芦画瓢山寨路虎……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些鲜活事例似乎并没有凭借爱国主义的呼唤抑止住消费者的“逃逸”,而且当下继新能源车的喧嚣之后,自主品牌矩阵又在力图借车联网的东风,再次弯道超车,力图实现互联网汽车的大跃进了!?而残酷的现实是:2004年以后伴随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剑走偏锋,中国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都在透支既有存量的资源配置,从上游的研发、中游的生产、到下游的流通都拱手相让,相应的既有资源与市场大环境之间的剪刀差正在加大而不是减小,如果再没有了临界点和底线、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矩阵,将会一路下坠、在下个10年萎缩成无底线、甚至洞穿的民族产业空心化!这种固化将带来的不可逆的汽车大产经衰退的黑洞,自主品牌在汽车产业界将会被无情的市场剥离!!到那时,年逾耳顺的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写下这样的“挽联”:自主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谢卫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隐私权声明 | 网址律师
Copyright © 2001 - 2024 SINOCA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新诺视线传播机构  京ICP备05020129号-5 公安备案 1101150200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