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股份”)终于在7月2日向香港联交所(下称“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资料。根据港交所最新的流程,预计北汽股份最快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上市。拟融资金额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北汽股份的上市能够促进整个北汽集团的管理能力。尽管该公司整合了北汽所有的优质乘用车资源,但北汽股份成长空间能否激活还很难说,这也是北汽上市面临的一大考题。
优质资产上市
民族证券分析师曹鹤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A股上市公司的发行股本比例,北汽股份在H股发行的股本比例大约占总股本的25%,如果价格参考东风H股上市时的发行价(曹鹤认为北汽股份的发行价会高于东风汽车H股上市时的发行价),北汽股份上市后的总股本最低在136.1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09亿元(约合18亿美元)。
成立于2010年的北汽股份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关于北汽港股上市的信息也传了很久,但北汽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北京汽车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韩永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列举了北汽股份IPO所需的三个“最佳时机”:“第一,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达到一定的量;第二,合资企业的业务能进入合并报表,且在装入核心业务股权时能有较好的市盈率;第三,公司主体业务构成足够优化。”
根据北汽股份提交的IPO申请资料可以看出,该上市公司所装业务,全是北汽集团旗下目前最强、发展最好的资产,包括动力总成、北京奔驰和北汽投资。其中动力总成研究中心是北汽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此外拟上市公司还持有北京奔驰51%的股权、北汽投资97.95%的股权。
在过去的两年中,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协议,从而为拟上市公司预留了比较好的成长空间。首先,北汽股份从戴姆勒手中购入北京奔驰1%的股权,将其变为附属公司;其次,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获得北汽股份12%股权;第三,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落成生产,并向德国戴姆勒总部返销部分核心部件;四是与戴姆勒大中华区共同成立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北汽股份占49%),完成奔驰在华渠道的统一;最后北京汽车获得了梅赛德斯——奔驰E级车长轴距V211平台及相关核心技术的永久使用许可,这为北京汽车的大型豪华轿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北汽股份自主品牌汽车实现销售20.228万辆,同比增长161%,自主品牌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0%。而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代汽车终于允许北汽集团将北京现代合资公的中方股权转让给北汽投资。而北京奔驰更是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为了拟上市公司的附属公司。
此外,北汽股份在去年10月份向北汽集团出售了其所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份公司的全部股权。北汽股份给出的解释是:目前整个新能源技术仍未发展成熟,而且电动乘用车的销售相当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及资助,在可预见的未来亦会延续此趋势。因此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果及成功受多重不明因素影响,大部分非本公司可控制。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动乘用车的未来几年盈利能力难以预测。
成长空间有限
北汽也在加大对自主品牌特别是绅宝的布局,申请材料中指出,未来两年时间内绅宝还将继续加大产品的投入,包括两款SUV产品。而此前提到的奔驰E级长轴距车型平台——V211——也是给绅宝的。今年北汽还是制定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增长计划——全年努力将挑战37万辆的销售目标,同比上年再增长85%。
从过去的2008年至2013年,北京现代在华的复合增长率为28.4%,2013年销量超过100万辆,未来在销量增速上或许并不会太高,但近年来北京现代开始加强中大型乘用车和SUV的销售占比,2009年北京现代的销售构成还主要依靠伊兰特和悦动,中大型车和SUV所占总销量的比例只有15%,而到2013年这一比例被提升到40.7%,从而在不断提升着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外,北京现代还受惠于其作为中国唯一生产现代品牌乘用车的合资企业,使得北京现代的生产规模远大于其他在华共用一个品牌的合资公司(如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东风本田与广州本田),从而能够从中获利。
北京奔驰的成长性更是如此,根据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的规划,未来北京奔驰销量的三分之二要来自中国,而2013年的比例只有51%。北京奔驰在华产能规划时42万辆,而现在的产能只有12万辆,此外的30万辆产能将分别在今年7月、2015年3月和2015年10月陆续交付使用。生产的车型包括现有的奔驰C级标准轴距轿车、GLK和 E级标准轴距和长轴距车型,到2015年还将推出四款新车,包括SUV产品GLA及全新的C级长轴距轿车。
不过,担忧也有。文章开头部分提及的机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北汽股份资产的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将一些可成长的业务拿掉了,纵观其全部资产,只有北京奔驰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其他的业务在短期内可能都看不到太大的成长。
上述人士认为北汽股份的上升空间甚至还不如广汽,广汽在自主品牌规划上要比北汽更加简单,目标也更明确;尽管前几年北京现代在华发展非常迅速,但当销量突破100万辆之后,北京现代的销量增速明显放缓,之后能释放的新产品会越来越少;而相反日本企业正在加大对华投资,产品引进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