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堵、停车难、尾气重 汽车快速增加带来一系列“汽车病”
南粤观察
“汽车上的城市”(下)
提要
珠三角9市汽车保有量逼近千万,带来道路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发展公交、打造立体式交通、减少尾气排放成为缓解“汽车病”症状的关键,而提高人的素质则是根本。
统筹/ 李文慧、李欣欣
文/表 记者李文慧、李欣欣、余琴、陈振华、代希奎、钟宏连、彭筱璐、陈治家、潘斌、秦松、陈维澈、齐华伟、杨博、陈家源 通讯员杨小江、戚梦庐
雾霾笼罩近1/7国土,我国有10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遭遇灰霾污染!中央气象台昨日7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自20日以来连续第五天发布霾黄色预警,机动车尾气污染又一次被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截至去年底,珠三角9市汽车保有量已逼近千万,今年必然会突破1000万大关。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改变着我们的城市,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城市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当环境污染加剧,当居民出行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不断上升,当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汽车社会是不是来得太快了?
“汽车病”的三大症状
交通太拥堵:
高峰期开车还不如步行?
交通堵塞与汽车社会相伴相生,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堵塞现象越来越频繁,被形象地戏称为“肠梗塞”。
深圳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深圳城市道路长度增加2.1倍,人均道路面积增加1.7倍,但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4.6倍,私家车保有量增加9倍,日均机动车出行增加了24倍。去年9月初,深圳首次发布全市十大拥挤路段。这些路段平均行车速度均未超过8公里/小时,其中最拥堵的平均速度仅为5.59公里/小时,相当于成年人一般步行的速度。
佛山中心城区交通运行同样不容乐观,从2012年有关部门发布的指标看,中心城区工作日道路运行平均车速为25.9公里/小时,早晚高峰时车辆通行时速甚至只有22公里。
停车难上难:
违规停车已成迫不得已?
来自佛山的王先生近日自驾车抵达珠海拱北口岸,结果在拱北附近开车转了半个多小时,也找不到停车位,只好冒着被抄牌的危险,直接把车停在路边。据拱北口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拱北一带是珠海重要交通枢纽,停车难问题近年来越发突出,加上珠三角居民出入澳门很多选择自驾到拱北,原本紧张的车位更是一位难求,车主不得已违规停车的事时有发生。
在深圳,汽车与车位的供需矛盾表现得更为激烈。早在2012年2月深圳汽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时,就面临一个车位三辆车“抢”的局面。更为严峻的是,新车上牌的速度比车位增长的速度要快得多。在这样的趋势下,深圳去年年底出台《深圳市路边临时停车收费管理方案》,计划今年逐步启动路边停车收费试点,试图提高车位周转率。
雾霾挥不去:
机动车排污是罪魁祸首?
1月26日环保部通报,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结合去年8月起广东省环保厅公布的珠三角九市一区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可以有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
在去年公布的五个月度榜单中,有两个城市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较为固定。珠海连续五个月跻身前三甲,两次位列第一;佛山连续五次倒数前三,2013年9~12月更是接连垫底。在这些排名的背后,珠海现有机动车不到35万辆,而佛山机动车保有量是它的6倍多。
如何治疗“汽车病”
发展多元化公交系统
目前,珠三角的多个城市都把“公交优先”作为交通发展的原则。
打造“公交都市”成为深圳治堵的主要方式。在公交提速方面,深圳通过构建路权优先保障体系,目前已建成752公里的公交专用网,同时积极打造低碳、绿色交通,开通新能源公交线路145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3050辆。
佛山也试图优先保障公共交通发展,预计今明两年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打造立体式交通
有研究表明,2010年佛山居民每天的机动化出行总量为900万人次。而到2015年和2020年,该数据将分别增长至1148和1394万人次。
去年发布的《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拟将佛山划分为老城区、中心城区、城区、市域四个不同区域,制定相应交通发展策略。具体来讲,佛山将在老城区主导“公交+步行或自行车”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减少市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中心城区,则重点加快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城区范围则通过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发展。在城市外围地区,通过完善道路网络体系和停车设施,为小汽车交通提供相对宽松的使用空间,保护开敞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
据了解,中山市将力争201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34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30公里/百平方公里。
提升汽车排放标准
多个城市在治理大气环境、提升空气质量时,都把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提升油品质量,铁腕遏制黑烟车上路,逐步淘汰黄标车,采取公交新能源化等措施。
在政府主导下,深圳已着手“公交电动化”,此外纯电动的出租车、公务车也逐步投入使用。
佛山也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的方式发展新能源公交。据悉,佛山公交车数量2012年比2008年增长了68.1%,其中以新能源公交车为主,至今LNG公交车已占40%。
更重要的是,在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中,珠三角9市榜上有名。按照相关规划,这些城市都将出台制定本地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和中央财政补贴形成合力。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普及到千家万户。
专家:
城市规划
“上天入地”
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汽车保有量增加,城市规划时“向天上、地下要空间,是一种趋势”。他谈到,在城市规划上,以前都是在二维平面“摊大饼”,现在则倾向于三维空间的立体发展,如立交、隧道等,甚至“一座高楼就是一个小城市”。
此外,谭刚还提到另一些对策,如规定早上7点钟前小区附近停车免费,以解决小区停车位缺乏的难题;而在商业中心,则通过提高停车费,增加私家车出行成本,“这些合理的方式可在珠三角各城市推广”。
汽车上的城市
考验人的素质
在珠三角多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驾驶员群体所占的比例越发不容小觑。在珠海,每3人中有一人持驾驶证,深圳的比例为1/4,东莞也达到1/5。那驾驶员的素质有没有相应提升?日益增长的驾驶人数量也给社会交通秩序带来了不少挑战。
考验你的素质:
你是不是“马路杀手”?
自去年“最严交规”实施以来,珠三角斩落的“马路杀手”人数骤增,需要回炉学习和考试,比如深圳2013年被记满12分的驾驶人次同比增长76.6%。不仅如此,部分“马路杀手”还开“情绪车”、“斗气车”,严重威胁交通安全。
近日,珠海一辆载有20多名乘客的大巴和一辆小车在城市主干道你追我赶、互相挤压,两司机罔顾乘客安全开赌气车,玩命竞逐4公里;深圳一名醉酒男子驾驶无牌轿车深夜遇交警设卡查车,竟疯狂加速冲卡,先后撞倒一名执勤人员和两辆车;东莞一名司机仰仗自己开的是假牌黑车,不断闯红灯、乱停放、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累计恶意交通违法达110宗,最终被交警部门抓获。
佛山一名从事驾驶员培训行业20多年的冼先生表示,如今培训驾驶员,除了要训练技术、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外,还必须强调“好车品”。
考验你的技能:
你仅仅“只会开车”?
冼先生还告诉记者,开车上路无疑是有专业技能“门槛”的,但是“内功”却容易被忽略,比如随意变道、强行加塞、开车打电话、滥用远光灯等行为随处可见,很多时候这些驾驶陋习虽然没被交警记分,但却很可能直接威胁到公共安全。
而对于一些有“证龄”却无“驾龄”的“菜鸟”来说,一旦开车出行,他们难免忐忑不安、手忙脚乱,堵车起步熄火、倒车入库擦碰,甚至不会看仪表、不会换备胎,都可能是日常交通潜伏的“定时炸弹”。业内人士建议,这些“只会开车”的驾驶人最好能“回炉”重新练习并学习基本的汽车技能,或者是在熟手的陪同下开车上路。
考验你的心态:
你有“路怒症”吗?
有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司机都有“路怒症”这一症状,比如用粗鄙的手势或言语侮辱或故意用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中山市检察机关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山有19宗交通案件23人因“路怒症”引发刑事案件被检察机关批捕。
据悉,司机表现出来的“路怒症”多数源于驾车途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等状况时,不少司机会有“路怒症”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故意拦挡别人进入自己车道、前面车辆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打闪灯、突然刹车或加速、跟车过近等危险驾驶行为。
有17年驾龄的佛山南海公交车司机陈义师傅已零事故行驶70多万公里,至今没有发生过一宗交通违法。他认为,开车除了是技术活,还需要摆正心态,个人道德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